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于福林:解读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通航圈快讯 通航圈 2023-12-25
前不久,上海市发布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开展通用机场规划研究,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推进军民用空域结构优化,支持通用航空发展,推进空域交通管理等运行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来了)。今天即12月2日上午,上海市交通委员党组书记、主任于福林作客交通部在线访谈,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于福林介绍,当前,交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未来上海交通发展将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并专门提到要推广自助式、无人化服务,推动自动驾驶在出租汽车、共享出行、无人配送等方面的应用。加强交通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救援协同能力。此外,建立基于低碳出行行为的碳普惠制度,探索通过绿色积分、碳积分等方式,激励和引导市民低碳绿色出行。对于“五大新城”,将打造相对独立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最终实现“30、45、60”时空目标,支撑“新城发力”功能与要求。

(图片截取自交通运输部官网)

以下是在线访谈文字实录:

文字实录


【主持人】     2022-12-02  09:30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今年10月正式发布,该文件将指导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是推进上海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促进交通领域社会共治的“倡仪书”。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于福林同志来为大家介绍和解读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并为网友解答与上海交通发展相关的问题。于主任您好!

【于福林】     2022-12-02  09:31

主持人你好!网友们好!

【主持人】     2022-12-02  09:32

于主任,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是基于什么背景要开展新一轮白皮书的编制呢?

【于福林】     2022-12-02  09:33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是未来10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推进上海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促进交通领域社会共治的“倡仪书”。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别于2002、2013年颁布了两轮白皮书,对凝聚交通发展共识、提升交通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形势新任务对上海交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就必须在行动上冲锋在前、能力上适度超前、发展上率先突破、作用上先行引领,以此来更好支撑上海城市发展。为此,本市启动了新一轮白皮书编制工作,相关委办局、在沪交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历时3年编制完成,形成了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主持人】     2022-12-02  09:35

于主任,刚才您提到前两轮白皮书对交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上一轮白皮书发布以来,上海交通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于福林】     2022-12-02  09: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交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以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为导向,抢抓科技发展新机遇,持续提升和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当前,上海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基本建成,2013版白皮书提出的“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五大目标基本实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2020年起,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三。国际集装箱第一大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03.3万标准箱,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港口连通度排名连续11年位列全球第一。2021年,上海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36.6万吨,在逆势中创历史新高。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成功举办。

二是超大城市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上海坚持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多模式轨道交通建设齐头并进,沪苏通铁路建成通车,一批铁路、国省干道加快新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达到831公里,继续保持全球第一。道路网络更加注重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北横通道西段等重大工程建成投运,一批省界断头路实现联通。

三是形成了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多元高效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上海获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2021年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399万乘次。轨道交通年均增能3%以上,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缩短至1分50秒。地面公交服务层次逐渐丰富,71路、奉浦快线、松江有轨电车、临港T1线等多模式中运量公交开通运营,沪闵路等12条骨干公交通道建设完成,累计开设30条毗邻地区客运衔接线路,建成500公里公交专用道。稳妥实施小汽车拥有和使用管理,道路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持续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交通行为更加规范、文明。

四是智慧绿色交通发展进一步加快。新基建加快布局,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投产,自动驾驶级别最高的轨道交通14、15、18号线建成投运,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位居全国首位。交通出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打造上海MaaS系统1.0版,中心城实现公交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全覆盖,并逐步在郊区推广;“申程出行”“上海停车”APP上线运行。绿色低碳交通向纵深推进,水水中转比例最高达51.6%,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7.7万辆,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辆,充电桩车桩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五是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上海持续优化综合交通行政体制,基本形成大交通管理格局。出台《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上海市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交通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大力推进交通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为,实施了出租汽车“一键叫车”、缓解“停车难”、人行天桥加装电梯等一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项目。

【主持人】     2022-12-02  09:43

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的框架是怎样的?

【于福林】     2022-12-02  09:44

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1+3+6+12+46”,即1个总体目标、3个战略取向、6个理念变革、12个板块46方面具体政策导向。

【主持人】     2022-12-02  09:45

总体目标具体是指什么?

【于福林】     2022-12-02  09:46

于福林:1个总体目标是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人本”,就是“以人为本”,要更加凸显交通为民的理念,让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出行选择更加丰富,中心城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同时,全龄友好性显著提升,交通秩序和安全显著改善,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持续压降。

“高效”,就是“以效为先”,要建成融入国家交通网络主骨架、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与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多种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智慧”,就是“以智为擎”,让智慧成为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要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交通服务管家化、交通治理孪生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实现出行“一票制”、货运“一单制”、付费“一码通”。

“绿色”,就是“以绿为底”,绿色将成为交通发展的底色。未来,绿色出行体系更加健全,中心城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75%。货运结构更加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根本好转,NOx污染物排放减少30%,力争实现交通碳排放量(不含航空、水运)达到峰值,确保航空和水运碳排放量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韧性”,就是“以韧为基”,要动态适应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扰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打造更具弹性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体系,应急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保障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

【主持人】     2022-12-02  09:49

刚才您还提到三个战略取向,这个具体是指哪些?

【于福林】     2022-12-02  09:50

3个战略取向是要围绕总体目标,做到“三个坚持”。未来十年,我们将坚持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强化交通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强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交通与互联网、旅游等产业融合,强化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我们将坚持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发展,在用地、投资、建设、路权、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综合施策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让绿色交通出行成为新时尚,让市民享受高品质交通服务。我们将坚持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交通治理,以高效能治理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2022-12-02  09:52

白皮书中提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上海交通在发展理念上实现6方面变革,其内涵是什么?

【于福林】     2022-12-02  09:53

我们考虑,通过新一轮白皮书的编制和宣传,要推动交通人思维模式的创新,就是要从思维上、理念上主动变革、自我革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指导我们下一阶段交通工作,这也是本轮白皮书的底层逻辑。主要是实现“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区域及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交通服务品质与运行效率统筹发展,更加注重交通增量设施与存量设施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交通智慧绿色韧性发展,更加注重交通领域多元化社会共治。

【主持人】     2022-12-02  09:54

白皮书中提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上海交通在发展理念上实现6方面变革,其内涵是什么?

【于福林】     2022-12-02  09:55

12个板块的政策导向,是围绕“打造更高能级的现代化交通,更好支撑国家战略;打造更高品质的人民满意交通,更好服务经济民生;打造可持续的智慧绿色韧性交通,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三个篇章,从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完善市域交通体系等12个板块共46方面,回答了未来十年推动交通更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一是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增强双循环链接能力;二是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域提升全球竞争力;三是完善市域交通体系,支撑空间拓展新格局;四是打造集约多元的客运服务体系,提升交通出行体验;五是打造动静平衡、运行高效的道路交通;六是打造全龄友好、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七是打造高效货运体系,助力畅通经济循环;八是强化规建管养一体化,保障设施健康服役;九是构建智慧交通发展体系,创造数字交通服务新体验;十是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实现交通碳达峰碳中和;十一是打造平安交通,增强交通系统韧性;十二是优化交通治理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主持人】     2022-12-02  09:58

在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将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哪些要求?

【于福林】     2022-12-02  09:59

我们将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增强双链接能力。未来,上海将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推进港口和机场设施扩能提效和集疏运体系优化,保障港口设施能力满足年集装箱吞吐量5500万标准箱;上海机场设施能力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8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50万吨的发展要求。航空枢纽打造世界级洲际转运中心,塑造货运新优势,建设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支持主基地航司打造超级承运人。同时,全面增强上海海空枢纽的国际性和开放度,扩大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影响力。以此增强双循环链接的“硬支撑”并提升软实力。

【主持人】     2022-12-02  10:01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海交通有哪些考虑?

【于福林】     2022-12-02  10:02

我们将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上海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中的枢纽功能。最重要的是,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未来,我们将推进长三角轨道交通设施与服务互联互通:一方面,打造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形成“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网,更好融入国家铁路网;推动沪杭城际等服务都市圈出行的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引导中短途客流向城际铁路转移;加强市域铁路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衔接,提供现代化、同城化的出行服务。另一方面,打造多层次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完善铁路站功能布局,推进上海东站加快接入国家高铁网络,虹桥站优先保障面向全国和长三角主要城市的高铁接入,为更高速轨道系统接入预留条件。提升宝山站、松江南站等车站面向区域的直连直通水平。同时,利用新城枢纽锚固入沪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最终实现近沪地区1小时、上海大都市圈1.5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

【主持人】     2022-12-02  10:04

于主任,您刚才谈到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轨道上的长三角”主要是对外交通发展的一些内容。当前现在上海正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空间格局,但不同区域的交通发展水平和交通功能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总体是怎么考虑的?

【于福林】     2022-12-02  10:05

本市发展空间格局正优化重塑,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等不同区域交通的需求与供给差异化更加突出,需要强化交通对空间布局调整的引导与支撑作用。未来,我们将因地制宜、差别化完善不同区域的交通体系,促进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

【主持人】     2022-12-02  10:05

主城区的交通未来将有哪些变化呢?

【于福林】     2022-12-02  10:06

对于主城区,我们将持续提升交通承载力和时效性。轨道交通,将进一步加密北部、东部地区网络,推进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内用地面积覆盖率超过40%。高快速路,将进一步强化北部地区快速路网功能,优化提升外环功能。地面道路,将构建南北通道、东西通道等骨干通道,增设和开放公共通道,完善“窄马路、密路网”的支路网。同时,健全主城片区综合交通体系,支撑“中心辐射”功能和要求。

【主持人】     2022-12-02  10:07

“五大新城”是市民百姓关心的热点,请问五大新城的交通未来将有哪些变化呢?

【于福林】     2022-12-02  10:07

对于新城,我们将打造相对独立的综合交通体系。对外交通方面,将加强新城对外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增强新城枢纽对外连通和高效换乘功能,支撑新城打造成为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新城内部交通方面,将适时建设新城内部快速路网,完善新城多层次公共交通交通体系,构建与轨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的新城中运量等骨干线公交网络,同时构建各具特色的慢行交通,为市民提供更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最终实现“30、45、60”时空目标,支撑“新城发力”功能与要求。

【主持人】     2022-12-02  10:08

除五大新城外,我们看到,白皮书对郊区、重点区域的交通发展都有相关表述,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于福林】     2022-12-02  10:09

对于郊区,我们将持续完善新市镇和乡村交通体系。完善崇明城桥地区核心镇交通设施和服务,分别按中等城市、小城市标准完善中心镇和一般镇交通体。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交通融合发展。

对于重点区域,我们将持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对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将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联系,完善其内部交通体系。对宝山区将着力打造宝山站并引入沪渝蓉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二期,对金山区将推进沪乍杭铁路、市域铁路建设,以此增强二者对外联系、辐射的扇面,最终支撑“两翼齐飞、南北转型”格局发展。

另外,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强化交通枢纽的分级分类,创新公共交通引导发展(TOD)模式,通过综合开发与立体化设计促进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突出交通改善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

【主持人】     2022-12-02  10:12

目前,上海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和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未来,上海将如何优化道路交通治理,保持道路交通运行和安全水平稳定可控?

【于福林】     2022-12-02  10:13

当前,小客车持续进入家庭。至2021年底,本市注册号牌小客车近420万辆,长期在沪使用的外牌小客车约145万辆,总计约565万辆,较2013年增长约93%,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和安全管理形势日趋严峻。未来,为保持道路运行水平总体可控,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我们将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缓拥堵”,让车辆“行得畅”。我们将加大对重点拥堵区域、重点拥堵时段道路交通疏导和治理,强化施工期和重大活动交通组织保障。有序引导出行停车需求,坚持道路短时、限时停车,促进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相协调。以经济杠杆和碳减排控制为主要手段引导市民合理用车,降低对小客车出行的依赖,形成“平时少开车、高峰不开车”的绿色出行新风尚。同时,丰富“易的PASS”系统功能,加强交通态势精准研判,建立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新范式,依托科技手段提升治堵能力。多措并举持续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使快速路网高峰小时车速保持在40公里/小时左右。

【主持人】     2022-12-02  10:15

交通大整治开展以来,上海道路交通秩序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升,未来,在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水平方面,如何进一步改善提高?

【于福林】     2022-12-02  10:16

我们在白皮书编制中,与公安交警部门紧密对接、多次沟通。改善道路交通秩序、让出行更安心、放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持续加强事故多发路段治理,优化路网节点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继续巩固交通大整治成效,加大机动车违法行为整治,持续营造机动车礼让行人氛围。加大对非机动车相关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夯实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个体使用者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等行为。同时,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广交通安全责任险种等。

【主持人】     2022-12-02  10:18

交通出行是民生保障内容的重要方面。未来,上海城市交通发展将有哪些新举措,并将给市民出行带来哪些新体验?

【于福林】     2022-12-02  10:19

交通是重要的民生,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交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未来,上海交通将一如既往更好地服务经济和民生。我们将继续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轮渡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共享出行为拓展的多层次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

轨道交通方面:未来,多模式的轨道交通将进一步融合运营,市民出行将更可靠、更舒适、更便捷。通过新建轨道交通进一步提高站点覆盖率,使主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的覆盖率超过40%;通过对既有线路增能提效,使轨道交通的高峰拥挤得到有效缓解,把高峰时段车厢满载率控制在90%以内;通过强化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使交通出行与商业、生活、文化设施深度融合,让市民“快出行”的同时,也可以享受“慢生活”。

地面公交方面:作为公共交通的基础,我们将更加注重线路优化,加快形成由骨干线、支线(区域线)、接驳线及多样化线路组成的多层次线网,来适应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模式。其中:对于骨干线,我们将强化公交路权和信号优先,尤其要在有条件的公交走廊上建设中运量系统,提供快速、可靠、准点的公交服务;对于区域线,我们将均衡网络密度,提供可达性高、覆盖面广的公交服务;对于接驳线我们将强化衔接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最后一公里”交通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确保80%以上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半径范围内有公交换乘。水上客运方面:服务将更具特色,把交通与文化旅游功能相结合,黄浦江、苏州河将成为内涵丰富、便捷舒适的“水上会客厅”。出租汽车方面:作为个性化客运方式,将坚持巡游出租汽车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融合发展,继续对总量实施动态调控。此外,汽车租赁、定制客运等一些互联网+交通出行,将为乘客提供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共享出行服务。另外,本轮白皮书还有一处值得大家关注,我们将慢行交通提升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将结合城市更新、15分钟生活圈打造,全方位营造宜行宜骑、全龄友好、空间融合的慢行交通环境。慢行网络更通达、更连贯,秩序更规范、更文明,空间与生态、生活、人文等呼应融合。尤其是要依托新城水系、名园等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慢行网络。

以上各种交通方式将通过交通枢纽实现空间上的无缝衔接,通过MaaS系统实现全出行链信息的有效整合,让乘客享受“一票制”、“一码通”、可预约的交通服务新体验。同时,交通设施和服务将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人群更加友好,实现交通服务的“一个都不能少”。

【主持人】     2022-12-02  10:27

现在网上购物越来越火,货运物流、城市配送也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请问白皮书对货运是怎样考虑的?

【于福林】     2022-12-02  10:27

未来,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持续高位运行,线上消费持续增长,我们不仅要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城市配送服务,还要尽可能降低货运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提升城市配送服务水平方面,我们将继续完善智能终端布局,加强与物业、便利店等融合,打造“家门口的取货点”;并以商圈和生活圈为重点,规范设置临时停靠区域,方便配送车辆停靠。

在降低货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方面。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引导公路货运向铁路和水路转移,鼓励海铁联运,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和江(河)海直达运输。同时,逐步推进外环货运功能外移、黄浦江核心段货运功能优化调整,研究港口地下集疏运方式的可行性,促进货运与城市协调发展。

【主持人】     2022-12-02  10:30

在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趋势下,将如何进一步促进交通与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交通等产业的变革与发展?

【于福林】     2022-12-02  10:31

当前,交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未来上海交通发展将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推进交通设施装备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推进新能源车发展和充电设施完善;引导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

【主持人】     2022-12-02  10:32

交通设施装备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交通出行管家化、交通治理孪生化的重点是什么?特别是,现在大家都很关注自动驾驶发展,主要将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于福林】     2022-12-02  10:33

智慧交通是未来发展的亮点,也是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

交通设施装备智能化,主要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交通感知网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通过智能化手段,打造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枢纽、智慧邮政,推广自助式、无人化服务,提高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和防疫能力。目前,小洋山四期码头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

交通工具自动化,主要是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和船舶发展,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推动自动驾驶在出租汽车、共享出行、无人配送等方面的应用,结合新城发展特色,开展公交车、园区物流车、集装箱卡车等自动驾驶试点示范。

交通出行管家化,未来,出行即服务由理念逐步变为现实,MaaS系统将整合全出行链的信息,为乘客提供出行规划、路线导航、交通付费等“一门式服务”,乘客可享受“一票制”“一码通”、可预约的交通服务新体验,拥有交通出行的“大管家”。前段时段,我们推出了“随申行”,这就是MaaS平台的雏形,目前已经整合了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等信息,年底还可做到乘车码、地铁码、随申码“三码合一”,实现“一码通行”。

交通治理孪生化,主要是包括两大块,一方面是交通政务“一网通办”,未来将不断扩大政务网办的范围,市场主体和市民在网上即可办理相应业务;另一方面是交通运行“一网统管”,目前我们已开发了道路危险品运输监管系统、杨浦大桥孪生管理系统等,未来,我们还将陆续把管理的各个领域纳入孪生化管理系统。

另外,我们还将引导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出行服务、车路协同等重点领域,编制出台具有引领性的规范和标准,引导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推动多场景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
【主持人】     2022-12-02  10:37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未来绿色交通体系如何构建?
【于福林】     2022-12-02  10:38
面对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综合应用技术、市场和社会参与等手段,统筹好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显著降低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最终使得2030年上海道路交通汽柴油等化石能源消费量进入平台期并逐步下降,力争实现交通碳排放量(不含航空、水运)达到峰值,确保航空和水运碳排放量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持续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完善海空枢纽集疏运体系。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持续提升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减少小客车出行依赖,探索打造“无车街区”。建立基于低碳出行行为的碳普惠制度,探索通过绿色积分、碳积分等方式,激励和引导市民低碳绿色出行。
二是加快交通能源结构转型。逐步推进交通领域装备的电气化转型,系统提升充(换)电、岸电等使用便利性;探索氢燃料电池车辆商业性示范应用,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光伏等技术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
三是提升交通领域节能治污能力。推动交通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动态监测全覆盖,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绿色化水平,动态提升新车排放标准,强化化石能源的机动车、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等污染物排放治理。
四是构建交通碳排放治理体系。加快构建交通领域碳排放数据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体系,更好发挥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对交通领域碳减排的促进作用;鼓励废弃交通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提升改造,加大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在长三角示范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五个新城”等区域积极探索“双碳”路径模式试点示范。
【主持人】     2022-12-02  10:44
刚才您提到了交通能源结构调整,这几年,新能源车辆快速发展,未来我们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于福林】     2022-12-02  10:45
我们将推进新能源车发展和充电设施完善。一是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纯电动替代,加快重型柴油车辆新能源应用突破,持续提升新车销售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二是加快打造快慢并重的充换电设施网络,提升公共领域快充桩比例,加快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等运输业态集中式充换电场站建设等。三是逐步推进交通领域装备的电气化转型,系统提升充(换)电、岸电等使用便利性,探索氢燃料电池车辆商业性示范应用,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光伏等技术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
【主持人】     2022-12-02  10:47
新一轮白皮书的愿景目标中提到“韧性”一词,请问“交通韧性”有什么具体的涵义、目标和未来的主要举措?
【于福林】     2022-12-02  10:48
首先,我回答一下“韧性交通”的涵义。“韧性交通”是指交通系统能动态适应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扰动的影响,打造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应急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保障交通正常运行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建设韧性交通是打造韧性城市的重要支撑。
韧性交通建设目标,形象地讲,就是要着力提升交通系统应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未来,我们将加强韧性交通顶层设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增强“抵抗力”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交通基本设施的本质安全。当前,上海已建成超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体量大、使用强度高、日常维护约束多,对设施的健康运行带来较大挑战。未来,我们将推广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坚持前瞻性规划、精细化设计、高质量施工、综合性运维、低影响更新,形成规建管养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机制,强化主动养护和综合性养护,加大老旧设施更新改造力度,提升安全、耐久性能。接下来,即将发布本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见,“十四五”时期将选取外环西段抬升等作为试点项目,率先实施。
在强化“适应力”方面,最核心的是让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安全隐患得到排查治理。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第一,要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交通安全责任体系。重点是完善区域协作、部门协同的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属地责任,加强企业安全信用管理,鼓励开发推广交通安全责任险种,健全高风险驾驶人清单机制等。第二,要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是针对轨道交通大客流、“两客一危”运输、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等传统高风险领域,我们将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动态监测、自动预警和排查治理。第三,要加强对新型领域的安全管理。针对自动驾驶、网络货运等交通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我们将加快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提高安全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在提升“恢复力”方面,最关键的是健全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未来,一方面要提高应急管理效能,将以“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为基础,推动交通应急响应智能化。另一方面,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将强化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重点领域的应急资源保障,形成多层级综合运输应急装备物资和运力储备体系;加强交通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救援协同能力。另外,还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和教训,统筹好疫情防控、交通运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

【主持人】     2022-12-02  10:56、
       一轮白皮书与2002和2013版白皮书相比,还有哪些不同和突出亮点?
【于福林】     2022-12-02  10:57
新一轮白皮书在思维转变、重点内容、编制工作等方面形成了自已的特色与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落实国家战略是首要之义。上海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未来,上海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交通发展同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相融合、相支撑充分发挥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作用。在本轮白皮书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等涉及国家战略的内容都单列成章,成体系地阐述发展导向。
第二,提升市民体验是重中之重。上海交通一直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一方面,紧扣市民群众关心的事、烦心的事,提出能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的预期指标。比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车厢满载率控制在90%以内、快速路网高峰小时车速保持在40公里/小时左右等。特别是,将慢行交通提升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提升出行体验和城市温度,更好惠及全体市民。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公众、市场主体参与未来的交通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交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未来,上海交通将坚持智慧、绿色、韧性发展,促进交通系统迭代升级,实现交通领域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服务、更高效能治理。在本轮白皮书中,提出了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交通服务管家化、交通治理孪生化的智慧交通体系,提出了力争实现交通碳排放量(不含航空、水运)达到峰值的目标,提出了规建管养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政策导向等。
第四,科学民主编制是突出特色。新一轮白皮书纳入了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我们坚持广泛性、便民性、合理性、实效性的原则,多次征询交通运输部、市人大、市政协、各区政府、交通领域在沪骨干企业等单位意见;通过社会公示,收集了百余条市民意见建议,逐一研究、予以采纳,形成了汇集民意民智的《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主持人】     2022-12-02  11:05
        好的,感谢于主任详细介绍!今天的在线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